綠色建筑與門窗節能
2014-06-07 10:26:40 點擊:
上個世紀80年代,伴隨建筑節能問題的提出,綠色建筑概念開始進入我國。由于世界各國經濟發展水平、地理位置和人均資源等條件的不同,對綠色建筑的研究與理解也存在差異。2000年前后國內對于綠色建筑形成討論熱點,房地產開發商家將綠色建筑視為賣點,并過度炒作,導致綠色建筑的概念變得模糊不清,缺少統一的評價標準。建設部于2006年3月發布了《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06,并于2006年6月1日開始實施,這給綠色建筑制定了一個真正權威的評價標準。
一、綠色建筑的基本概念
那么究竟什么是綠色建筑呢?中國的綠色建筑有它自身的特點,建設部把其歸結為“四節一環!,即:節能、節地、節水、節材和保護環境!毒G色建筑評價標準》中綠色建筑的定義為: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
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建研建筑設計研究院副院長曾捷女士曾談到過:“標準之所以考慮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就是為了使建筑對自然的消耗、破壞降到最低,達到綠色建筑的標準。提倡綠色建筑,是因為它集成了綠色配置、自然通風、自然采光、低能耗圍護結構、新能源利用、中水回用、綠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術,具有選址規劃合理、資源利用高效循環、節能措施綜合有效、建筑環境健康舒適、廢物排放減量無害、建筑功能靈活適宜等六大特點!
同時曾捷表示,雖然綠色建筑有很多優點,但是社會還沒有充分認識到節能與綠色建筑工作的重要意義,缺乏節能與綠色建筑的基本知識和意識。綠色建筑并非都要達到標準中定義的所有方面,有些建筑并不適合做一些標準。比如零能耗,有人認為零能耗也是綠色建筑,但是如果花很大的代價達到零能耗,其實與綠色建筑是相違背的。在定義中所說的標準,其實是一種平衡關系,并非要犧牲一個局部成全另一個局部!
二、國家積極提倡發展綠色建筑
建立一套適合我國國情的綠色建筑評價體系,對積極引導大力發展綠色建筑,促進節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出席2006年3月在北京召開的第二屆國際智能、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大會暨新技術與產品博覽會。在會上,曾總理指出,為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新的五年規劃確定的到2010年的節能目標,中國將加強政策引導和法制建設,積極推行綠色建筑標準,大力發展節能省地型建筑。
曾培炎說,推動建筑向節能、綠色、智能化方向發展,是國際建筑界實踐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大趨勢,也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重要任務。隨著我國城鎮化、工業化進程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逐步推進,發展綠色建筑,開展建筑節能有著廣闊的前景和巨大的潛力。未來五年,中國將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
第一,對新的建筑積極推行綠色標準。嚴格執行節能標準,同時加大綠色建筑標準的認證和推廣力度。以節能為突破口,全面推進節水、節地、節材,從整體上提升建筑的資源節約水平。
第二,穩步推進既有建筑節能改造。政府機關和大型公共建筑應率先實施節能改造。開展居民住宅等普通建筑的節能改造試點,并適時加以全面推廣。
第三,利用先進技術推動綠色節能建筑發展。加強對綠色節能技術、設備、建材的研究開發,廣泛運用建筑智能技術,改善生產、生活和公共活動場所的環境質量,降低建筑能耗。
第四,加強政策引導和法制建設。積極穩妥地推進供熱體制改革,制定有利于促進建筑節能的財稅、金融等政策。建立健全建筑節能的法規體系,加強對有關標準執行的監督。
曾培炎最后指出,建筑形式是外在美的體現,建筑是否節能、環保,則是建筑內在美的體現。只有做到了內在美與外在美、形式美與內容美的統一,才是一個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反映人類文明進步水平的優秀建筑作品,這也是當代建筑師們應當追求的目標。他希望廣大建筑從業者以新的觀念審視自己的工作,在追求建筑美觀、舒適的同時,把節能、環保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目前政府在政策上的引導和扶植在不斷的加大力度,各地的建設部門也在大力推廣綠色建筑。綠色建筑的推廣前景可以說一片大好。
三、綠色建筑對于門窗的要求
門窗作為建筑圍護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擔任了節能的重要任務。門窗面積占房屋建筑總面積的比例約為七分之一,而門窗耗能卻占據了建筑耗能的二分之一以上。門窗的合理應用對于綠色建筑的推廣工作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因此《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對于建筑中,與門窗應用相關的應用條款如下:
(一)住宅建筑
4.2.1 住宅圍護結構熱工性能指標符合國家和地方居住建筑節能標準的規定。(控制項)
4.2.4 利用場地自然條件,合理設計建筑體形、朝向、樓距和窗墻面積比,采取有效的遮陽措施,充分利用自然通風和天然采光。(一般項)
4.2.10 采暖和(或)空調能耗不高于國家和地方建筑節能標準規定值的 80% 。(優選項目)
4.2.11 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占建筑總能耗的比例大于 10% 。(優選項目)
4.4.5 將建筑施工、舊建筑拆除和場地清理時產生的固體廢棄物中可循環利用、可再生利用的建筑材料分離回收和再利用。在保證安全和不污染環境的情況下,可再利用的材料(按價值計)占總建筑材料的 5 %;可再循環材料(按價值計)占所用總建筑材料的 10 %。(一般項)
4.4.6 在保證性能的前提下,優先使用利用工業或生活廢棄物生產的建筑材料。
4.4.9 采用高性能、低材耗、耐久性好的新型建筑結構體系。
4.5.1 每套住宅至少有1個居住空間滿足日照標準的要求。當有 4 個以上居住空間時,至少有2個居住空間滿足日照標準的要求。
4.5.2 臥室、起居室(廳)、廚房設置外窗,窗地面積比不小于1/7 。當一套住宅設有 1 個以上衛生間時,至少有一個衛生間設有外窗。
4.5.3 對建筑圍護結構采取有效的隔聲、減噪措施,臥室、起居室的允許噪聲級在關窗狀態下白天不大于 45 dB ( A 聲級),夜間不大于 35 dB ( A 聲級)。樓板和分戶墻的空氣聲計權隔聲量不小于 45dB ,樓板的計權標準化撞擊聲聲壓級不大于 70dB 。外窗和戶門的空氣聲計權隔聲量不小于 30dB 。
4.5.4 居住空間能自然通風,通風開口面積不小于該房間地板面積的 1/20 。
4.5.9 采用可調節外遮陽,防止夏季太陽輻射透過窗戶玻璃直接進入室內。
(二)公共建筑
5.2.1 圍護結構熱工性能指標符合國家和地方公共建筑節能標準的有關規定。
5.2.7 建筑外窗可開啟面積不小于外窗總面積的 30% ,透明幕墻具有可開啟部分或設有通風換氣裝置。
5.2.8 建筑外窗的氣密性不低于《建筑外窗氣密性能分級及其檢測方法》 GB7107 規定的 4 級要求。
5.2.18 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占建筑總能耗的比例大于 5% 。 (優選項)
5.4.7 在保證性能的前提下,優先使用工業或生活廢棄物生產的建筑材料。
5.4.8 從全生命周期(包括材料的生產、運輸、使用、維護、廢棄、再生利用等)評價并優選所用建筑材料。
5.4.9 采用高性能、低材耗、耐久性好的新型建筑結構體系。
5.5.5 建筑外窗的隔聲性能達到《建筑外窗空氣聲隔聲性能分級及其檢測方法》 GB 8485 中 II 級以上要求。
5.5.6 建筑室內采光滿足《建筑采光設計標準》 GB T50033 的要求。
以上條款是從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等角度來制定的。對于門窗的具體應用,可以延伸到門窗的保溫、隔聲、氣密、遮陽、可回收利用、通風換氣等性能的要求。
另外,《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總則中還做如下規定:“綠色建筑的建設與評價應符合國家的法律法規與相關的標準,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統一!币虼,標準不但在門窗性能上作出了要求,也對于選材合理性、經濟性方面作出了要求。并且經濟性也是主要考慮因素之一。
一、綠色建筑的基本概念
那么究竟什么是綠色建筑呢?中國的綠色建筑有它自身的特點,建設部把其歸結為“四節一環!,即:節能、節地、節水、節材和保護環境!毒G色建筑評價標準》中綠色建筑的定義為: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
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建研建筑設計研究院副院長曾捷女士曾談到過:“標準之所以考慮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就是為了使建筑對自然的消耗、破壞降到最低,達到綠色建筑的標準。提倡綠色建筑,是因為它集成了綠色配置、自然通風、自然采光、低能耗圍護結構、新能源利用、中水回用、綠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術,具有選址規劃合理、資源利用高效循環、節能措施綜合有效、建筑環境健康舒適、廢物排放減量無害、建筑功能靈活適宜等六大特點!
同時曾捷表示,雖然綠色建筑有很多優點,但是社會還沒有充分認識到節能與綠色建筑工作的重要意義,缺乏節能與綠色建筑的基本知識和意識。綠色建筑并非都要達到標準中定義的所有方面,有些建筑并不適合做一些標準。比如零能耗,有人認為零能耗也是綠色建筑,但是如果花很大的代價達到零能耗,其實與綠色建筑是相違背的。在定義中所說的標準,其實是一種平衡關系,并非要犧牲一個局部成全另一個局部!
二、國家積極提倡發展綠色建筑
建立一套適合我國國情的綠色建筑評價體系,對積極引導大力發展綠色建筑,促進節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出席2006年3月在北京召開的第二屆國際智能、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大會暨新技術與產品博覽會。在會上,曾總理指出,為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新的五年規劃確定的到2010年的節能目標,中國將加強政策引導和法制建設,積極推行綠色建筑標準,大力發展節能省地型建筑。
曾培炎說,推動建筑向節能、綠色、智能化方向發展,是國際建筑界實踐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大趨勢,也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重要任務。隨著我國城鎮化、工業化進程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逐步推進,發展綠色建筑,開展建筑節能有著廣闊的前景和巨大的潛力。未來五年,中國將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
第一,對新的建筑積極推行綠色標準。嚴格執行節能標準,同時加大綠色建筑標準的認證和推廣力度。以節能為突破口,全面推進節水、節地、節材,從整體上提升建筑的資源節約水平。
第二,穩步推進既有建筑節能改造。政府機關和大型公共建筑應率先實施節能改造。開展居民住宅等普通建筑的節能改造試點,并適時加以全面推廣。
第三,利用先進技術推動綠色節能建筑發展。加強對綠色節能技術、設備、建材的研究開發,廣泛運用建筑智能技術,改善生產、生活和公共活動場所的環境質量,降低建筑能耗。
第四,加強政策引導和法制建設。積極穩妥地推進供熱體制改革,制定有利于促進建筑節能的財稅、金融等政策。建立健全建筑節能的法規體系,加強對有關標準執行的監督。
曾培炎最后指出,建筑形式是外在美的體現,建筑是否節能、環保,則是建筑內在美的體現。只有做到了內在美與外在美、形式美與內容美的統一,才是一個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反映人類文明進步水平的優秀建筑作品,這也是當代建筑師們應當追求的目標。他希望廣大建筑從業者以新的觀念審視自己的工作,在追求建筑美觀、舒適的同時,把節能、環保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目前政府在政策上的引導和扶植在不斷的加大力度,各地的建設部門也在大力推廣綠色建筑。綠色建筑的推廣前景可以說一片大好。
三、綠色建筑對于門窗的要求
門窗作為建筑圍護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擔任了節能的重要任務。門窗面積占房屋建筑總面積的比例約為七分之一,而門窗耗能卻占據了建筑耗能的二分之一以上。門窗的合理應用對于綠色建筑的推廣工作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因此《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對于建筑中,與門窗應用相關的應用條款如下:
(一)住宅建筑
4.2.1 住宅圍護結構熱工性能指標符合國家和地方居住建筑節能標準的規定。(控制項)
4.2.4 利用場地自然條件,合理設計建筑體形、朝向、樓距和窗墻面積比,采取有效的遮陽措施,充分利用自然通風和天然采光。(一般項)
4.2.10 采暖和(或)空調能耗不高于國家和地方建筑節能標準規定值的 80% 。(優選項目)
4.2.11 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占建筑總能耗的比例大于 10% 。(優選項目)
4.4.5 將建筑施工、舊建筑拆除和場地清理時產生的固體廢棄物中可循環利用、可再生利用的建筑材料分離回收和再利用。在保證安全和不污染環境的情況下,可再利用的材料(按價值計)占總建筑材料的 5 %;可再循環材料(按價值計)占所用總建筑材料的 10 %。(一般項)
4.4.6 在保證性能的前提下,優先使用利用工業或生活廢棄物生產的建筑材料。
4.4.9 采用高性能、低材耗、耐久性好的新型建筑結構體系。
4.5.1 每套住宅至少有1個居住空間滿足日照標準的要求。當有 4 個以上居住空間時,至少有2個居住空間滿足日照標準的要求。
4.5.2 臥室、起居室(廳)、廚房設置外窗,窗地面積比不小于1/7 。當一套住宅設有 1 個以上衛生間時,至少有一個衛生間設有外窗。
4.5.3 對建筑圍護結構采取有效的隔聲、減噪措施,臥室、起居室的允許噪聲級在關窗狀態下白天不大于 45 dB ( A 聲級),夜間不大于 35 dB ( A 聲級)。樓板和分戶墻的空氣聲計權隔聲量不小于 45dB ,樓板的計權標準化撞擊聲聲壓級不大于 70dB 。外窗和戶門的空氣聲計權隔聲量不小于 30dB 。
4.5.4 居住空間能自然通風,通風開口面積不小于該房間地板面積的 1/20 。
4.5.9 采用可調節外遮陽,防止夏季太陽輻射透過窗戶玻璃直接進入室內。
(二)公共建筑
5.2.1 圍護結構熱工性能指標符合國家和地方公共建筑節能標準的有關規定。
5.2.7 建筑外窗可開啟面積不小于外窗總面積的 30% ,透明幕墻具有可開啟部分或設有通風換氣裝置。
5.2.8 建筑外窗的氣密性不低于《建筑外窗氣密性能分級及其檢測方法》 GB7107 規定的 4 級要求。
5.2.18 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占建筑總能耗的比例大于 5% 。 (優選項)
5.4.7 在保證性能的前提下,優先使用工業或生活廢棄物生產的建筑材料。
5.4.8 從全生命周期(包括材料的生產、運輸、使用、維護、廢棄、再生利用等)評價并優選所用建筑材料。
5.4.9 采用高性能、低材耗、耐久性好的新型建筑結構體系。
5.5.5 建筑外窗的隔聲性能達到《建筑外窗空氣聲隔聲性能分級及其檢測方法》 GB 8485 中 II 級以上要求。
5.5.6 建筑室內采光滿足《建筑采光設計標準》 GB T50033 的要求。
以上條款是從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等角度來制定的。對于門窗的具體應用,可以延伸到門窗的保溫、隔聲、氣密、遮陽、可回收利用、通風換氣等性能的要求。
另外,《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總則中還做如下規定:“綠色建筑的建設與評價應符合國家的法律法規與相關的標準,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統一!币虼,標準不但在門窗性能上作出了要求,也對于選材合理性、經濟性方面作出了要求。并且經濟性也是主要考慮因素之一。
- 上一篇:解決建筑玻璃門窗隔熱節能及安全問題可分三步走 2014/6/7
- 下一篇:濟南建廣數控機械有限公司網站開通 2014/2/12